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遴选推荐上报2020年第二届最美农技员的公示
- 时间:2020-05-28
- 来源:
- 浏览:614
索引号: |
015113542-202005-271857 |
主题分类: |
公示公告 |
发布机构: |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0-05-28 14:29 |
名 称: |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遴选推荐上报2020年第二届最美农技员的公示 |
||
文号: |
|
关键字: |
|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遴选推荐上报2020年第二届最美农技员的公示
字号:[ 大 中 小 ]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届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的通知》要求,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按照所在单位推荐,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网上提名、民主推荐、事迹材料撰写审核、专家评审、公示(无异议)等程序要求。现将5名最美农技员名单及其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昆明市纪委、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反映。
一、 申报人:邵抚民,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西南林业经济林系,在职研究生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昆明市西山区茶桑果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先后荣获“昆明好人”“最美西山人”“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2年,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指导农户应用新技术增收致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为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工作以来,共获科技成果和工作奖励56项,其中:省部级4项,地(市)厅级31项,县(区)处级21项;参加编写专著9部53.3万字;在地(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获外观设计专利1项,注册商标1个,选育苹果良种3个,编制地方标准2个、企业标准3个。
二、 申报人:普兴林,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现在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工作业绩突出,为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完成“东川大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该同志牵头认真组织“东川大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201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审,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组织编制了《2020-2024年稳定发展东川大洋芋产业方案》,列入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采购脱毒原原种薯100万粒,繁殖脱毒马铃薯400吨,完成试验5个,2015-2019年累计完成示范推广20000亩,亩产值4000元,亩增产值1000元,增总产值2000万元,2020年示范推广5000亩,目前出苗较好;二是荣获国家、省、市、区奖项12个;三是年终考核60%以上的年份为优秀。工作22年,考核为优秀14年,考核为合格8年,其中,1999年至2005年连续7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四是积极参与专业书刊编写3本、主持编写技术手册若干份、发表论文5篇;五是为粮食增产做出积极贡献。2015年-2020年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5%以上,完成总产量34.9万吨,确保东川每年的粮食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为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六是当选为东川区第四届人大代表;七是玉米单产创昆明市最高产量。2013年,主持东川拖布卡镇小陷塘村推广玉米抗旱节水节肥综合栽培技术600亩,经昆明市专家组测产验收:最高亩产达1050.4千克,创昆明市玉米最高产量,整个项目平均亩产889.6千克。
三、 申报人:郭光祥,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现在禄劝县翠花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促进示范扩大推广,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20组321个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32个。水稻试验11组62个品种,筛选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17个。马铃薯品种6组46个品种,筛选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15个。引进玉米新品种,地膜覆盖,玉米塑盘育苗移栽,高产创建等技术推广,全镇完成12500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大面积运用,目前我镇玉米杂交种推广达100%,水稻优质稻推广达100%,塑盘育秧1500亩,高产创建6000亩,历年承担县办水稻样榜1000亩,玉米样榜1000亩。推广稻田养鱼示范1400亩。推广水稻机插750亩,核心样榜田百亩连片400亩,在星庄、者广两个村委会232户进行,通过测产平均亩产达725.5千克,亩35公斤,当地价4.50/千克,亩增157.50元,可获经济效益11.8万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农科技术的培训造福千家万户。每年对农业技术及农机安全培训每年不少于1500人次,科技培训4000人次,田间现场会500场次,教堂培训2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4000份,联系科技示范户100户,经作示范户10户。在全镇12个村委会进行农机安全专职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达600人次。
四、 申报人:迟旭春,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现在寻甸县植保植检工作站工作。自1991年在迟旭春主持领导植保植检工作以来,完成了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6000余期次,发出病虫简报120余期,印发各乡镇指导病虫害防治,指导大积防治1900余万亩次,减少粮食损失幅度达5%,为全县挽救粮食产量34000余万公斤。主持了县、乡、村级植保技术培训3000余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15000余人次;以县植保站为主,承担了中国/FAO蔬菜IPM项目TOT辅导员培训班二期,培训辅导员80余人次,承担昆明市IPM项目TOT辅导员培训一期,培训辅导员45人,培训农民7500余人次。与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大学、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协作,主持完成新农药、新型植保技术试验示范350余组,其中水稻生物多样性、绿色综合防控病虫害集成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稻鸭(稻鱼)防治技术、性诱剂、杀虫灯6项植保技术普及率占作物总播面积的80%以上,新农药共有70余种在大面积中成功推广使用。 主持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的课题和项目有:“贫困山区脱毒马铃薯综合技术推广”、“冬季农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综合防治斑潜蝇”、“应用成果对菜、花、果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推广水稻混配除草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利用青霉菌发酵残渣制备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马铃薯高产创建”、“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农药控制技术研究示范”、“昆明稻区稻水象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昆明市绿色防控植保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昆明市十字花科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集成及推广”、主编了《昆明市小麦病虫害防治手册》等等。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29年里,为促进全县粮食增产,一心扑在植保植检工作上,奉献青春、心血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显著成绩,是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模范,得到各级组织的肯定,14次获得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奖,3次被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1次被授予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优秀植保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首届“凤梧人才奖”提名奖。3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五、 申报人:赵祥云,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现在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街道办事处工作。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三十多年始终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为了大地丰收,甘愿用汗水热洒沃土。我深知农技推广在“三农”工作和全县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施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示范驱动、政策引动四项工程,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组织化”五大突破,并一以贯之,切实落实,艰辛付出得到了丰硕回报,我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领导肯定,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我积极组织农科站开展玉米新品种展示、新品种筛选、863新品种展示等工作, 5年来完成玉米新品种展示5组,展示玉米新品种245个,选出品质好,适用性强的云瑞999、路单20号、路单22号、路单25号、兴单105号、云瑞668、云瑞505、林新8号、林玉4号等新品种,在街道办辖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带动全县推广90余万亩,为确保全县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支技术团队,培养了一批农技推广员,集成了一套技术,展示、辐射、贮备了一批玉米新品种。2016年12月《热带抗病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获得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昆明市纪委电话:0871-12388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电话:0871-64149475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电话:0871-64149470
通讯地址:昆明市呈贡新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号楼3楼 邮编:650500
公示时间:2020年5月27日至202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