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为昆滇企业装上“数字引擎”

  • 时间:2024-05-17
  • 来源:
  • 浏览:300

来源:都市时报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作为全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全力推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设发展步伐稳步迈进。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依托开发区良好的成长沃土,在各自的领域形成新动能,助力行业优化重塑。

全省唯一数字经济聚集区 区内企业填补行业空白

4月18日,记者来到坐落于呈贡区的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一到开发区就被里面现代感满满的建筑大楼吸引。创新孵化中心、新城展示中心等几栋大楼之间,被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枝杈的结构相连。其中,最高的一栋大楼数字产业大厦主要作为企业入驻的办公用地。开发区依托“一区两片一小镇”,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推动生物医药和现代健康养老服务,重点打造双创孵化加速区和双创服务配套区。目前,开发区已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云南省软件信息产业园”“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种国家级和省市级授牌,成为全省唯一数字经济聚集区。

在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的“一小镇”——云上小镇,2023年,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挂牌成立,让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人工智能大型科学装置和公共算力基础设施的园区,填补了云南缺乏大型、公共、高性能算力群的空白。中心凭借强大的硬件支持,不断提升昆明算力水平,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驻云上小镇的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更是打破传统的鲜花交易模式,将数字经济与传统鲜花产业相结合,专注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旗下“花易宝”是全国首家服务花商与花农在线撮合交易的垂直电商平台,现已发展为全国领先的花卉供应链电商平台,也是全国首个花卉产业互联网平台。

2023年引入企业123家 助力医疗、花卉等行业创新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2023年引入企业123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9亿元,营业收入379.17亿元。开发区引入的昆明理工大学中科院院士季维智团队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繁育中心等项目和长江学者李天晴教授团队干细胞药物研发项目,开创了“政府引导+高校参与+平台公司承接实施”的政产学研用新模式。除此之外,开发区还积极组织入驻企业参加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滇渝数字经济交流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呈贡区“双向奔‘沪’·‘贡’享未来”招商推介会等活动,组织了2次重点项目签约仪式,进一步扩大了开发区的“朋友圈”。

在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示大厅,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和仪器设备。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负责人陈思奕开玩笑说:“每天来开电脑和设备的时间可能都要半个小时。”记者注意到,展示大厅内最显眼的就是一把连接着电脑的椅子。陈思奕介绍,这把形似“按摩椅”的座椅可是大有文章,它是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的基于终身学习的多模态智慧心理评估平台——“知心”的应用展示。“目前,该平台已正式上线,并在云南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投入使用,为将近300例用户提供抑郁症智能诊断服务。”

此外,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联合视觉共同合作,开展了面向围手术期的医专大模型研究,实现围手术期的智能应用,实现围手术期智能对话、标准化围手术期个体方案推荐等智能功能,为医护、患者提供服务。陈思奕对记者说:“目前,小联麻醉大模型已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官渡区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服务医护人员1000多名,服务手术病患20多万人,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35%。”

同在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诞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科技创新、电商富农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助力云花出滇。花易宝平台创始人赵永能介绍,鲜花的传统供应链模式流通环节太多,花材新鲜度低、中间商多、采购成本高。“花易宝平台让花农和合作社可以直接将花卖给全国采购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花农多卖钱、花商少花钱,流通成本下降30%,损耗减少50%,流通时间缩短24小时,新鲜度提高30%,目前花卉网络交易占比达到了25%。”赵永能说。

记者看到,在花易宝研发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全国各地花农和买家的交易信息,并实时展示全国各城市对云花的购买力排名情况。花易宝平台自2017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量16亿枝,交易额15亿元,联农带农4000余户,带动就业1000余人。花易宝开创了网络撮合交易模式并验证成功后,在行业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花卉电商矩阵。创新交易流通模式,打造花卉产业互联网平台加速行业上下游要素集聚,促使全产业链上的生态企业降本增效,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云花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落地昆明为众多行业提供数据支持

记者注意到,因地处偏僻,园区周围配套设施相对较少,为方便入驻企业工作人员的日常需求,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内设置了员工食堂。此外,开发区还增设公交专线,投放共享交通工具,形成“通勤专线+公交专线+共享交通工具”的通行网络,让前端科技人员无后顾之忧。为更好地服务开发区落地企业,云南数字产业园区通过聚焦营商环境“软实力”提升、规划用地的“施工图”完善、基础设施的“硬环境”优化和资金支持的“多渠道”保障等,助力入驻企业高效发展。

每个新行业的诞生都是时代进步的需求,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不例外。陈思奕说:“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自建成投运以来,加入了‘中国算力网’布局,助力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发展;基于云南特色,孵化多个人工智能方案及应用案例,涉及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安防、智慧农业、小语种翻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此前,云南高校、企业在人工智能算力上普遍使用老旧低端消费级显卡来构建训练平台,而老旧低端显卡无法组成一个大集群,无法提供更高的算力,从而限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这样,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应运而生,填补了云南缺乏大型、公共、高性能算力群的空白。

经历过传统鲜切花交易模式的赵永能感慨:“以前,花农白天采花、包花,晚上到花市交易,第二天凌晨回家休息,这样的作息周而复始,实在太辛苦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条件孕育了优势的鲜花资源经济,鲜花交易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革新,这里有花易宝诞生的最好条件。“从最早的‘以路为市’,发展到传统花市交易,再到后来的电子拍卖,这些交易模式共同的特点都是买卖双方必须在特定时间地点交易。这种模式下,花农每天都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无暇顾及家庭。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花易宝跨地域的互联网撮合交易方式实现了花农花商随时随地网络交易,在田间地头即可交割,将正常的作息、亲情的传递还给花农,让生活回归原本的样子。”

谈到未来的发展,两家公司都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陈思奕介绍,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在省内大规模算法和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实时复杂的智能化计算引擎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落地、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等方面形成条件支撑,并加快促进昆明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和智能云服务之间相互协同的生态链发展。赵永能表示,花易宝的目标是“立足昆明,服务全国,对标全球”。

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乘着数字经济的大潮,蓄势待发,“破浪”前行,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付晓海 段曌红 王海涛 李瑞莹 孙文洁 张小燕 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