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才深度融合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 时间:2024-04-29
  • 来源:
  • 浏览:286

  来源:云南日报

近年来,丽江市坚持筑牢组织链、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强创新链,以链式思维大力实施产才融合行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集聚与产业提升同向共进。

以产育才 激活转型变量

刘晓广是华坪晶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主要生产芒果冻干等多个种类的果蔬冻干产品,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及较大的市场潜力。为加快推进华坪芒果产业“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丽江市将刘晓广列为2022年“兴丽英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

入选“兴丽英才支持计划”后,刘晓广不仅获得了2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还享受了金融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助推企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3年刘晓广获得了第十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

在刘晓广等创业人才的带动下,丽江芒果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芒果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和刘晓广一样享受到“兴丽英才支持计划”红利的还有丽江姚园农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国伟。丽江姚园农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现代生猪繁育、水产养殖、果木种植、田园餐饮、农产品销售,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去年,我入选了‘兴丽英才支持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公司也进入了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青年创新创业板。”姚国伟表示,接下来会用好人才政策项目支持,把公司研发的新品种猪“玉龙小黑”的推广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起来,打造特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丽江市围绕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需求,实施“兴丽英才支持计划”,选育了197名产业领军、科技创新、创业、文旅、乡村振兴人才和青年人才,给予88个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共918万元经费支持。同时围绕“一县一业”产业发展,“一事一议”支持市农科所马铃薯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白药太安公司滇西北中药材产业创新团队实施马铃薯、中药材良种选育等项目。

目前,丽江培养市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78名。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已有2名文旅、农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外出攻读博士学位,43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19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

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助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丽江市出台《丽江市打造云南省文旅人才集聚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分层分类实施高端人才领航、重点人才培优、行业人才强基3项工程,建设文旅人才培养基地、文化名家工作室2类平台载体,全面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丽江玉水寨景区东巴文化传承院院长和华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纳西族东巴画”市级传承人,在玉水寨工作十余年,向游客展示和宣传纳西族东巴文化。2023年,在丽江市支持非遗人才开发非遗体验项目的评选中成功入选。“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更加灵活的呈现方式,让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体验它、喜欢它。”和华强说。

“这几年来,我为‘丽水金沙’演艺节目编排做了一些工作,这次入选‘丽江市文旅产业导师’,企业也会得到相应支持,我感觉这是丽江市对我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丽江打造民族特色演艺品牌,提升丽江文旅产业影响力。”云南艺术学院教师、在读博士张佳丽说。

“很荣幸入选了丽江市乡村旅游带头人,我相信在人才政策的帮助下,我能够更好地把来均良村旅游的游客流量转化为‘留量’,带领老百姓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田园变乐园。”拉市镇均良村委会下村党支部书记、玉龙魅力均良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均良下村基层党建示范基地讲解员木金江激动地说。

搭建平台 做大聚智增量

近年来,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丽江市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推动油橄榄科研成果在丽江转化,完成5项技术转化、8个产品开发,研制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样品2项,申请发明专利2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2023年入选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

为构筑产才平台,高效推进以才兴产,丽江市持续抓好产业、校企、创新三个载体建设等,依托人才链打造产业链。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江苏投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峡丽江负碳城市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5个新型研发机构和云南省首个绿氢示范工厂;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润有限公司、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等合作,以113个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和57个合作项目为载体,柔性引进8名院士和100余名省内外高层次专家人才,首批聘任4名市外高校、科研机构博士为“科技专员”到企业服务,以人才为纽带,促进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动金沙江绿色农业、文旅产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

丽江市依托作为重要柔性引才载体的专家工作站,实现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部分企业和医院通过与庞浩、黄衡宇、吕云3个专家团队合作开展项目,完成“纳米微胶囊成型”等技术研发、完成20余种中草药及新资源植物种质资源选育、指导市医院开展国家级胸痛中心建设和6项科研立项,远程会诊病人1000余人次。

健全机制 激活发展质量

“彭专家,感谢你们的帮助!如果没有你们的技术指导和免费送药,今年地里的秦艽,可能还会像去年一样患上根结线虫病,不会有好收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鲁甸村中药材种植大户李明感激地说。

他口中的“彭专家”,是丽江市“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选派到鲁甸村的农科人才彭识。

丽江市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1250余名含市委联系专家、“兴丽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内的人才到村帮扶,并为作用发挥充分的人才颁发“丽江市筑梦乡村优秀人才”荣誉证书。选派到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黄腊老村的张建祥,帮助该村引种青贮玉米,建设757亩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并协调企业签订购买合同,每亩增收1000余元;选派到宁蒗县大兴街道拉都河村的杨国林,帮助该村盘活公路旁集体土地,建立含100个商棚的水果集中销售点对外出租,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余万元,解决了公路沿线销售的安全隐患;选派到华坪县新庄乡德胜村的赵福金,推动该村羊肚菌种植规模增加到300余亩,并引种贡椒50亩;选派到华坪县新庄乡良马村的王啟阳,帮助当地挖掘资源,开发了集休闲、垂钓、露营等于一体的集体经济项目丫马丫帐篷营地,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8.9万元……

为持续打造产业人才“蓄水池”,为产业发展凝聚原动力,丽江市鼓励市级专家下沉基层,组织开展“技能点亮人生 技艺逐梦丽江”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召开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强化沟通交流,共谋丽江发展,为决策提供参考,团结引领人才共促丽江高质量发展。

同时,丽江市还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在户籍办理、子女就学、旅游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为人才提供14项绿色通道服务,截至目前已发放“人才绿卡”994张,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