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落实财政普惠政策促农增收

  • 时间:2023-12-22
  • 来源:
  • 浏览:263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今年,昆明市公共财政坚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的原则,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记者近日从昆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全市共有46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获得省级备案,共计向上争取到财政资金4341万元。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拓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渠道,这46个项目最终将惠及11万人。”

根据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的《昆明市支持开展庭院经济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今年市财政局预算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65万元,切块下达14个县(市)区,启动实施庭院经济发展项目155个,重点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手工、小买卖、小电商、小作坊、小民宿等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截至目前已扶持农户176户742人。

今年市财政局还安排下达了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补助资金7373万元,用于推进1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截至9月底,累计拉动投资8741.57万元。

各项惠农惠民补贴资金是促进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一项重要支撑。截至今年11月30日,昆明市共计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资金补贴“一卡通”平台,规范、及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项目79项,共计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23.03亿元,补贴人次达624万人次。

随着财政普惠政策落地,昆明市“三农”工作也取得实效,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昆明市统计年报显示,2018—2022年,昆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同比增长均超过6%;今年1—9月,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92元,同比增长7.1%。

市财政局上述负责人介绍,明年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涉农领域项目建设,加快现有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付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工。同时,适当扩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提高转移性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向欠发达地区、丧失劳动能力及低收入农村居民倾斜力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发挥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