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云南首个数字化产业应用场景“样板园”蓄势待发
- 时间:2024-05-17
- 来源:
- 浏览:297
来源:都市时报
近年来,昆明市工业质效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园区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引领更加凸显,工业发展形成了提速扩能、量质并举的良好局面。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接连攀高的数字,充分反映了昆明市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也反映了全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心。
当下,“昆明新动能”正在各大园区(企业)长出新枝丫,开出创新花。
从5月起,都市时报将陆续推出“昆明新动能”新闻专题,我们深入各大产业园,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工业企业采访,深入观察昆明工业提质上档的新趋势。
如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起始,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的故事始于2016年。
这一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带领广东省党政代表团到云南考察,两省领导提出由云南省广东商会牵头,在滇中新区建设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以此进一步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深化粤滇两省产业合作。
2017年9月,云南省广东商会12家核心成员共同成立了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和招商运营的平台型公司。2021年7月,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正式翻开属于自己的第一页。
进入2024年5月,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将正式落地开工。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产业产城融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故事即将进入新的篇章。
打造有“云南味”的数字化产业
辐射南亚东南亚18个国家、拥有国家一类口岸21个、二类口岸6个,依托中老铁路可实现中、老、泰之间全程3—5天双向公铁联运“门到门”运输,与中欧班列衔接15天即可抵达荷兰,具有政策方面的相关优势……说到落地云南的优势,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牛振闳如数家珍。这些优势,随着昆明托管磨憨,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机遇的到来,让云南对企业变得更具吸引力。
“我们即将开工建设的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是2023年云南省级重大项目,将打造成为粤滇两省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项目位于国家级新区滇中新区东片区杨林镇,也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一个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产城融合项目。”牛振闳介绍,目前,项目一期规划用地约1100亩,总投资规模约31.15亿元。其中,一批次建设用地281亩,一期一批次入园投资企业9家,总投资约7.6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达9.28亿元。
对于数字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在规划和时间上都力图打造更适合云南本土发展和更加具体的数字产业示范场景。“我们的项目之所以选择在嵩明落地,除了自身在昆明乃至云南具有的优势之外,也是因为嵩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造数字产业示范场景样板的广阔空间。”牛振闳表示,未来,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将把数字化贯串于园区的建设、服务和生产中。
在首批入驻企业的选择上,产业园聚焦打造园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已经和多个龙头级企业达成合作。一期首批建设项目包括合作伙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打造的中国电子产业云(云南)能力中心、深圳旭子智能医疗体检机自动化生产线、广西万翔5G光通信研发制造全产业链基地等多个项目。
以数智化配套实现数字产业具象化
无人巡逻车如何实现产业园区的服务?清扫车将如何开展无人化服务保洁?低空无人机如何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冷链仓库的无缝衔接?在园区的规划愿景中,这些场景将在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一一实现。除了园区的数字化监管和平台赋能外,未来的科技产业园区有望打造成为昆明乃至云南首个数字化产业应用场景的“样板园”。
在牛振闳看来,当前的数字产业经济浪潮中,数字化并不只是虚拟、缥缈的概念,而应该是具象化的产业落地,产业园也并不只是给企业提供厂房和基本物业服务的简单载体。“数字产业园秉承数字产业的发展逻辑,应该实现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和智慧能源的数智化配套。我们的产业园一期落地建成后,不仅会向合作单位提供智慧化园区服务,还将致力于打造政府监管服务平台和园区数字化赋能平台。届时,无论是跨境物流、口岸通关这样的产业运营,还是政务服务、法务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等园区管理服务,都将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
在昆明打造这样的数字产业“样板间”是否可行?牛振闳认为,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在落地前就坚持规划先行理念,针对数字化产业的打造已经有了成型的规划和配套建设。对于即将入驻的企业来说,大家都非常有信心能够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板。
“从我们首批签约的企业不难看出,入驻企业大多有底蕴、有技术。通过打造试点,不仅能够测试产品的成熟度,更能展示产品的运用场景。通过示范效应能够更好地扩展应用效应,最后实现产业链的更多环节落地。”牛振闳以无人机在高原农业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场景,举例描绘了一幅新图景:“通过操作无人机飞行,可在农田间实现高效运输,打通冷链物流运输的最后几公里。同时,无人机企业的落地,不仅将在园区带来新的数字化未来图景,还可以培养无人机飞行师、维修师,带来更多就业空间和新的就业方向,完善产业链,带来新的产业图景。”
为了推动该场景的实现,目前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尝试。今年3月,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两亚数字合作产业联盟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子、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百度等16 家企业作为联盟发起人,签署两亚数字合作产业联盟发起人协议。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唯一首批加入联盟的产业园区投资运营商,参加了数字合作产业联盟启动签约活动。
打造标准化产城融合项目
在打造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前,过去的8年时间里,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有了诸多尝试。2021年,粤商产业园项目在安宁工业园区草铺片区开工,这是全省首个绿色装配式全产业链园区。总用地面积69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今年4月,云南粤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瑞丽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打造沿边产业园区项目。
在现有园区和未来即将打造成型的示范区之外,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区还有更多期待——打造一个标准化的产城融合项目。
牛振闳介绍,在规划初期,粤商(滇中)科技产业园就按照产城融合项目标准来建设。未来,产业园将融入“城市群+产业园”发展格局,在打造先进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同步打造研发中心、工业上楼、人才社区、智能仓储及商务中心等综合配套,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聚集。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智慧园区打造,在产业园实现管理、工作、生活的全面感知和协同联动,将数字化融入环境、招商、办公、生活、管理场景,向发达地区的数字化生态看齐。”牛振闳表示,深耕云南这片热土,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付晓海 段曌红 王海涛 李瑞莹 孙文洁 张小燕 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