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力 抓增量 稳增长 昆明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 时间:2024-07-05
  • 来源:昆明信息港
  • 浏览:313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困难挑战,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超常规手段挖潜力、抓增量、稳增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质、产业能级提档、项目建设提速、区域协调提效、绿色能源提标,形成“稳”“进”“好”的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郭颖表示,一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紧围绕“六个春城”建设,聚力抓好“三大经济”,统筹推进“四轮驱动”,力争实现“五个突破”,坚持把稳经济作为发展的硬任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目前,昆明市已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方面,市发展改革委锚定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实施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综合统筹等措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前,昆明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网,扎实落实辐射中心、国际陆海大通道、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30条等政策措施,持续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六个春城”。

在推动产业能级提档方面,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四轮驱动”,深入落实产业强市三年行动,加快培育和发展“8+N”产业链、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等新质生产力。其中,积极推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主攻“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产业集聚”五大方向,加快构建体系化推进、多元化参与、特色化驱动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统筹构建市级特色产业集聚区,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已经认定的3个集聚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现有开发区以外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需拽紧、抓牢。市发展改革委坚持“视项目为生命”,用好“五个一批”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动能。一方面,聚焦政策谋划项目。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预算内资金等支持领域,积极谋划实施一批“三大工程”、“8+N”产业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104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641个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另一方面,破解难点推进项目。认真落实重大项目会办机制,每周收集、交办、反馈困难问题。建立健全全周期跟踪和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500项市级重点项目,每个月通报项目推进情况,每个季度下沉一线蹲点调研,现场协调项目开工、入库、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提效发展,认真落实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并进”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先后通过加强支持引导、构建长效机制、强化考核激励等措施,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1+1>2。其中,通过高效精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两个“飞地园区”,力争年内高效落地跨区域协作项目25个,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

昆明是“风光水储”互补一体化资源优势区域,市发展改革委聚焦光伏、储能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一方面,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促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将绿电指标向产业招商重点项目、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以及亩均效益高、度电增加值高的园区和企业倾斜,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另一方面,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坚持高位推动、政策引领、挂图作战、专班运作等机制。目前,正加快推进首批3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富民抽水蓄能项目,提速总装机625.1万千瓦的59个在建及新开工能源项目,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在困难面前,市发展改革委将勇往直前,扑上去、冲上去、顶上去,迎难而上、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在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发改力量。(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