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时间:2024-05-23
- 来源:
- 浏览:243
来源:云南日报
5月23日,《云南日报》刊发题为《昆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文章,从招商引资、新兴产业、磨憨建设等多方面,聚焦昆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详情如下:
产业招商释放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2022年2月14日至15日,昆明市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昆明市开启“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成绩单:
——规模快速扩大。昆明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引资增速。2023年,招商引资总量、新签约大项目、新落地大项目位居全省第一,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
——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项目到资结构由2021年的3.47∶16.66∶79.87优化调整为7.98∶50.28∶41.74,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由2021年的7.2%提升至2023年的48.84%。
——产业导向突出。近两年来,昆明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超2400亿元,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到位资金271.32亿元,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数量、到位资金均超过“十三五”期间总和。
优质项目招引加速跑
昆明市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挂帅出征、顶格推进。2022年,昆明市调整了市招商委组成架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招商委“双主任”,市招商委办公室主任提级由招商引资分管副市长兼任。建立“8+N”产业链招商体系,由市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动“8+N”产业链发展。
今年以来,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重庆、海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拜访携程集团、中国商飞公司、台晶(重庆)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经贸洽谈,积极寻求合作契机。1至3月,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56次、省内会见客商1344次,外出招商次数同比增长24.44%。
按照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思路,昆明市围绕“8+N”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一季度,昆明市与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新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产业招商实效加速全市在石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信创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做好产业转移大文章
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市抓牢国家支持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等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央企入昆、民企入昆、台企入昆、外企入昆。在深化对台经贸合作交流方面,年内力争引进2至3家目标台企落地昆明(磨憨);组织磨憨—磨丁合作区参与省、市重大招商活动不少于10次,举办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不少于4次,力争签订产业类项目投资协议不少于15个。
昆明市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规范化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创新采取“项目首席服务专员”“5D店小二”等形式,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项目、进度、问题等工作清单,为项目招引落地提供全过程服务、协调和推动。
今年1至3月,昆明市协议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省外产业招商项目签订正式投资协议377个,协议金额280.2亿元。协议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59个,协议金额215.71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金额89.1亿元。
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建设者抢工期、赶进度;厂房车间机器加速运转,生产线一片忙碌……5月的昆明生机勃发。这是昆明市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昆明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手抓经济总量“稳与进”,一手抓新旧动能“立与破”,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16.7%提高到2023年的27%,两年提升了10.3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1月11日,云南杉杉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一体化基地项目(一期)举行投产仪式,标志着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正式投产。
两年时间,昆明新能源电池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并迅速成长为全市工业新增长引擎的过程。云南裕能、天安化工、云南杉杉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友天新能源、裕能二期等9个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投产后将逐渐形成“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态势,2023年新增产值超过130亿元。
成长的不只有新能源电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端”“屏”两大特色产业集群从零到一,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创视界microLED等重点项目落地昆明,实现5G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昆明造”,阿里、百度、华为、腾讯等知名高科技企业汇聚昆明,2023年规上产值突破500亿元,比2021年增长85.5%。
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待发,国家四星级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顺利建成,贝泰妮中央工厂成功投产,康乐卫士重组疫苗产业化基地试生产,国药中生血液制品成功下线;新材料产业底蕴更加厚实,先导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产,云南锗业建成国家锗材料基地,贵研铂业行业排名全国第一、全球前五,2023年实现规上产值686亿元,比2021年增长31.8%。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昆明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高于传统产业13.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5%,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的18.6%提高到20.6%,成为拉动昆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1月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昆明市未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在工业强市方面,要坚持在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突出抓好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冶金、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型储能、算力中心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延链成群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链条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把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昆明工业的新引擎,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建成企业尽快达产,符合条件的小升规企业应升尽升、应统尽统,充分挖掘和释放产值增量、投资增量,努力为昆明工业闯出一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昆明市将持续在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突出抓好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探索培育氢能利用产业,培育电化学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谋划建设“中国绿色美谷”美妆产业聚集区;一体推进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竣工投产入库,全链条抓实工业发展。
磨憨建设跑出“昆明速度”
5月10日,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现场会议在磨憨—磨丁合作区召开。一天的时间,以“现场观摩+会议”的形式,参会者实地感受磨憨的发展变化、建设的热火朝天和发展的巨大潜力。
时间往前两天,5月8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性,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重点“飞地园区”(指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优先落地、高效聚集,合力打造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托管两年,磨憨再迎发展新契机。
投资热土持续火热
“五一”假期首日,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共验放出入境旅客1038人次,自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通车以来,首次单日突破1000人次,同比增长165%。“五一”假期期间,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共计查验国际旅客列车18列次,验放出入境旅客4067人次,同比上升101%。
近年来,随着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加快建设,磨憨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加快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这座内畅外联、客货两旺的边陲小镇驶上了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快车道,正全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托管磨憨,昆明由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自托管以来,昆明统筹推动“四区”联动发展、推进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加速落实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向南再造热土。
一方热土是否“热”,客商是“温度计”。4月,磨憨泼水节招商推介暨2024年项目签约仪式吸引48家企业齐聚磨憨,5家企业与磨憨—磨丁合作区现场签约。过去一年,磨憨对接企业达856家、超2363人次,签订投资协议15份、协议总金额超103亿元。截至2023年底,磨憨辖区注册企业1232户,其中内资企业1227户、外资企业5户。
一方热土能否持续“热”,项目是关键。“2024年,我们谋划重点项目超过13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60亿元。”磨憨—磨丁合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今年3月,磨憨已集中开工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3.95亿元。2023年,磨憨—磨丁合作区累计组织87个项目集中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8亿元、同比增长370%。2022年至2023年,磨憨—磨丁合作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托管前6年投资总和的6倍多。
通道经济“通筋活血”
一直以来,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为云南扎实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作出昆明贡献。特别是随着RCEP生效实施、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从昆明到磨憨,这场打破壁垒的创新之举、意义重大的双向奔赴,适逢其势,大有可为。
磨憨新边民互市场已投入运营;铁路口岸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投入使用;具有智慧验放一体化、远程监管一站通、运行管理一张图等功能的公路智慧口岸完成建设。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两条结算渠道的口岸,磨憨边民互市贸易呈现繁荣兴旺的局面。今年1至4月,磨憨边民互市进出口货物量完成79.39万吨,同比增长21.56%;进出口贸易额完成28.89亿元,同比增长44.47%。
目前,昆明已先后开通“沪滇·澜湄线”“云贵·澜湄线”“湘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持续推进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常态化开行。同时,昆明还不断打造“澜湄快线”“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跨境电商+铁路运输”等双向快速通关模式,提升昆明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未来,昆明将持续不断加码扩大对外开放,并以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倦怠、不停息。(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