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昆明如何发力

  • 时间:2024-01-18
  • 来源:
  • 浏览:254

来源:都市时报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

力争上市挂牌企业突破180家

实施“四大工程”:实施存量优化工程,启动工业技改、技术创新项目100个;实施增量优质工程,加快云南裕能(二期)、环宇智能科技产业园等50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先导新材料、旭合光伏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5%;实施前瞻布局工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承接人工智能产业转移;实施数字赋能工程,聚焦化学新材料等5个试点细分行业,打造市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个,培育10户市级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20户中小企业达到数字化测评二级水平以上,中小企业上云数达3000户。加快算力中心建设,引进算力相关企业3户以上,拓展“算力+”行业应用10个以上,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推进3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实施18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确保物流总收入达3500亿元。确保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打造“金融驿站”不少于38个,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三农”贷款余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力争上市挂牌企业突破180家。确保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长10%。打造特色楼宇集群,新增总部企业5家。

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30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户以上,新认定国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户。争取国家、省级外专引智项目8个,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7亿元以上。

打造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争取纳入省级重大项目270个以上。实施市级重大项目500个,推动孚能科技、中粮油脂等200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第十五水质净化厂、富民抽水蓄能电站等260个在建项目建设。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5%以上。

加快培育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组织开展彩云消费博览会等促消费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推进南屏步行街、盘龙联盟等智慧商圈试点建设。打造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策划包装不少于100个产业招商项目。引进亿元以上省外产业项目16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三类500强”投资产业项目50个以上。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2万个

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加快建设福宜高速,确保三清高速(昆明段)全线通车,市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公里。提速推进渝昆高铁(昆明段)、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昆明铁路枢纽西客站、地铁在建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东川港投入运营。持续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快乌东德翻坝转运设施项目建设。

实施44个城中村改造、完成982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000套。全力攻坚推进巫家坝片区开发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26平方公里。建成35条城市道路、整治80条城市道路,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2万个。

扎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博览园建设,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以上。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评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新打造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16个、森林乡村10个。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公厕100座、卫生户厕1.3万座。开展13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中国·昆明国际陆港建设

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等。

实施口岸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中国·昆明国际陆港建设。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加快国际集货交易物流园等121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磨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达900万吨、货值达500亿元。办好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活动。

在安宁、经开、高新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加快昆明中央法务区建设,全面建成全省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主题事项不少于40个,新增“e办通”不少于200台,重点项目投资服务帮办代办率达100%,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新名片。

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力争滇中新区实现争先进位。统筹推进“五城共建”,打造一批和谐宜居、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县城。

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350亿元。净增企业10万户以上,其中“四上”企业600户以上。

解决群众身边突出噪声问题

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稳居省会城市前列。确保滇池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达到考核要求,云龙水库等7个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70%。启动噪声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噪声问题。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争取申报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00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完成林草生态修复保护50万亩、义务植树1150万株。加快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筹备办好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持续拓展COP15后续效应。着力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让五百里滇池的美丽画卷早日重现。

搭建“昆明碳中和中心”平台,推进“碳惠春城”试点工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昆明模式”。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启动超3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建设。

做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昆明展园建设工作。

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万个

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募集就业实习岗位1万个以上。

确保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07万人、152万人、1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86万人以上。力争普惠性养老床位不少于2000张、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200户,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

新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室30个、名校长基地10个,引进名师、名校长70名。新增公办学位不低于新增总学位的65%。集团化办学提供的优质学位占全市公办学位数达45%以上。争创省级优质中职学校2所、优质专业3个。新增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不少于25所,建设劳动实践示范学校90所。

14个县(市)区健康县城建设全面达标。力争市二院新院建成投入使用。力争全市9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0%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全市5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示范标准。

高质量办好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创意昆明”、春城文化节等活动。继续推动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10个,启动实施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快推进昆明新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新增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村级项目30个、健身路径90条。举办春城体育节等全民健身活动150场以上,持续提升昆马、环滇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的影响力。

同时,守住底线、防风化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增强本领、改进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王海涛 庞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