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发挥监督之效 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时间:2025-01-17
  • 来源:昆明信息港
  • 浏览:160

日前,在盘龙区“书记区长营商记”活动现场,来自辖区楼宇(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数字经济、旅游发展等领域的企业家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欢聚一堂共商发展,这是盘龙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汇聚各方精英智慧招才引智、共同探索创新招商模式、共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2024年,昆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着力点,将清廉云南建设昆明实践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聚焦营商环境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着力破解政策落实“中梗阻”难题,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主动感知回应企业需求

推动为企服务作风优化效能提升

“去年以来,每年11月1日定为‘昆明企业家日’,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尊商’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昆明市在西南地区率先设立“企业家日”。

设立“昆明企业家日”不仅是对企业家精神的肯定,也是激励更多创业者投身创新和创业活动的重要举措。为推动昆明市打造政企协同,打通涉企问题反映“高速通道”,昆明市印发《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多形式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营商环境会客厅”“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全力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推动企业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必须下好监督服务“硬功夫”。为精准监督、高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昆明市纪委监委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高质量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目标要求,紧盯关键部门和重要环节,坚持开门搞监督,通过组建调研组,发挥派驻纪检组就近监督优势,以“四不两直”、约谈面商等形式,深入企业、商(协)会、园区,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对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认真研判分析,重点问题持续跟踪、解决处置和沟通反馈,在掌握实情、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督靶向,督促压实主管监管部门责任,推动职能部门解难题、优服务、促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方寸之间做好关键小事

打通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把小事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营商大环境才能在一件件“小事情”中集腋成裘、提档升级。昆明市为提升政务服务精准度、便民度、成效度,从“细”处入手,以“各具特色、多元发展、精致高效”为原则,建立“营商环境观察站(点)”69个,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155名;强化“政企学研社”深度融合,组建“昆明营商环境智库”,聘任首批智库成员15名,充分发挥省城人才力量聚集优势,为持续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昆明品牌提供智力支撑。

为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昆明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派员参加“营商环境监督行”和营商环境会客厅等活动,通过定期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把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压实纪委专责监督与部门职能监管责任,用直达一线的监督“探头”精准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优化。

扩道提速护航政商亲清

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昆明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纪法约束、找准监督切口、延伸监督触角、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会同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单位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工作,充分听取公职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困惑和疑虑。”昆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纪委监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昆明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试行)》,聚焦基层一线在政商交往中反映较多、政策边界不清、纪法认识模糊等18类交往典型场景、高频事项进行规范,通过以事说纪、以纪规行,阐明政商交往“什么可以为”“什么谨慎为”“什么不可为”。

此外,昆明市近期出台《报备容错办法(试行)》,明确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为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实施流程再造,推进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缺办理,出现失误或偏差的行为,通过事后及时报告、完善程序”可进行报备容错,为敢闯敢干者吃下了“定心丸”。

随着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深入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提升至99.71%,全程网办率达97.38%,各类经营主体满意度从2022年的80.16%提升至88.59%,昆明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5年位居榜首。(昆明日报 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章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