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云南将打造昆明国际陆港

  • 时间:2023-11-24
  • 来源:
  • 浏览:279

来源:都市时报

11月23日,省政府公布的《中国·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国际陆港(以下简称昆明国际陆港),把昆明国际陆港建成全省枢纽经济发展高地、我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的战略枢纽、在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陆港。其中,到2025年,昆明国际陆港“双核”、“两翼”港(片)区建设基本成形。

“双核”、“两翼”港(片)区布局定位

《方案》提出,构建以安宁北港、磨憨南港为“双核”,王家营、晋宁青山片区为“两翼”的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布局,打造我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动力之芯”。

安宁北港规划范围26.67平方公里,核心区安宁桃花村—草铺港区占地面积9150亩,由铁路货运场站、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多式联运、工业物流等功能区构成。定位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大宗货物集结中心。

磨憨南港规划范围8.21平方公里,核心区磨憨口岸港区占地面积5917亩,由铁路货运场站、跨境物流中心、进出口加工区、口岸作业区等功能区构成。定位为服务沿边产业园区,辐射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国际门户枢纽。

东翼王家营片区规划范围7.33平方公里,核心区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占地面积1239亩,由集装箱中心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公共仓储、商贸物流等功能区构成。定位为国内国际双向辐射的集装箱班列运营和组织中心。

西翼晋宁青山片区规划范围6.73平方公里,核心区腾俊国际陆港物流园占地面积3669亩,由国际供应链服务、B型保税物流中心、冷链仓储、多式联运中心等功能区构成。定位为国际供应链运营和组织中心、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要素、辐射型、智慧化的国际陆港

《方案》提出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昆明国际陆港“双核”、“两翼”港(片)区建设基本成形,现代物流、口岸服务、产业配套等功能不断完善,陆海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健全,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运转高效、内外畅达的国际陆港。

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要素、辐射型、智慧化的国际陆港。昆明国际陆港在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大通道的战略支点及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交汇点的核心枢纽。

昆明国际陆港建设主要目标上,其中,到2025年港区国际货运列车开行数量 1500列,到2030年达到2100列车;到2025年港区铁路货运场站集结货物1925万吨,到2030年达到2800万吨;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收入4000 亿元,到2030年达到7000亿元;到2025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10000 亿元,到2030年达到18000亿元。

打造昆明国际陆港内核

加快“双核”建设。安宁桃花村—草铺港区重点完善枢纽场站、口岸服务、多式联运、国际商贸等功能,加快推进安宁中老合作物流园、安宁工业园区大宗工业物资公铁联运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基础原材料、工业品等国际大宗商品货物集结中心。磨憨口岸港区围绕重点枢纽口岸建设,完善铁路、公路口岸货运及通关查验设施,提升智能化通关能力,打造服务沿边产业园区,辐射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国际门户枢纽。

强化“两翼”协同。东翼王家营片区重点开展空间拓展、业态提升和功能疏导,加强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等场站配套道路设施规划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向辐射的集装箱班列运营和组织中心。西翼晋宁青山片区以腾俊国际陆港物流园为主导,重点引导国际供应链集成、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集聚发展,建设国际供应链运营组织中心和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

联动“五区”发展。推动昆明国际陆港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建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昆明国际陆港协同运作物流体系。加快昆明综合保税区铁路无轨站建设,探索“区港联动”模式。依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推动磨憨口岸港区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融合发展,强化口岸经济发展支撑。

完善昆明国际陆港功能

健全物流运行体系。统筹推进昆明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与昆明国际陆港融合共建,优化集疏运系统,发挥多港叠加效应。协同推进阳宗海、寻甸、宜良等物流枢纽建设。联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构建航空货站、空港物流园与昆明国际陆港衔接的陆空联运体系等。

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加快打造安宁桃花村货运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标志性项目,适时启动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二期)、腾俊国际陆港物流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加快推进昆明南站旅检通道建设,规划预留昆明西站旅检口岸功能。推动磨憨铁路、公路口岸提质扩能,支持磨憨申报增设药材进口边境口岸、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推动“铁路快通”模式常态化运行,推广“运抵直通”模式应用。争取中老铁路口岸实施客运“一地两检”、货运“两地一检”监管模式并获得国家批准。

补齐产业配套短板。加快建设花卉、咖啡、果蔬、橡胶、茶叶、汽车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打造区域性要素交易中心。

推进昆明国际陆港运营联通

畅通联运网络。培育“沪昆铁路+中老铁路”、“中老铁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联运新模式,持续打造“澜湄快线”、“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欧快线”等货运品牌。发展中缅、中老泰印度洋海公铁联运,培育中缅印方向国际联运线路,推动滇越海铁联运提质扩量。构建以昆明为中心,向南经缅泰进印度洋、向西通达印巴进南亚、向北衔接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东经黔桂连接沿海的8条国际陆海大通道。

打造集货中心。2025年前,主要依托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统筹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中越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班列集成运作,建设区域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打造我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运营和组织中心。

做强运营平台。支持昆明整合资源组建昆明国际陆港运营平台。支持昆明国际陆港运营平台与国内、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国际陆港加强运营联通合作。

发展壮大枢纽经济

做强临港产业。依托设立在昆明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冶金、化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纺织鞋服、电子元器件、环保建材、五金家电、日用消费品等外向型制造业。依托昆明、磨憨的园区,重点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进出口商品加工制造等产业转移。

壮大临港经济。支持昆明创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推进出口海外仓建设。支持昆明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建设展示展销选品中心。推进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和新型易货贸易,构建“磨憨进口+园区加工+昆明集散”进口贸易分工体系。

引育经营主体。2025年昆明国家5A级物流企业超过10家。

增强昆明国际陆港支撑

加强省内联动发展。以滇中城市群为重点,联动滇西、滇东北城镇群,建立昆明国际陆港与州、市物流枢纽和货运场站干支仓配衔接网络。支持昆明国际陆港运营平台参与省内出境通道沿线物流枢纽、公铁联运无轨站等项目建设。加强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德宏片区和河口、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服务商品进出口、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业态发展。串接河口、瑞丽、畹町、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等口岸,加快“场场联动”模式推广应用,推动陆港与口岸间的货物组织、通关、联运协同运作。

强化国内协同发展。融入国际开放发展,加快打通仰光、皎漂、拉廊等面向印度洋出海口,增强昆明国际陆港辐射能力。引导企业到南亚东南亚建立生产和服务基地,重点与澜湄区域国家加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加工园区等投资合作,打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钢铁、建材、化工等境外产业基地。建立总部及研发、销售、结算环节在昆明,制造、装配环节在周边国家的跨境产业合作模式。(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庞继光 实习生 瞿干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