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凝心聚力向“新”而行——昆明市政协委员探讨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时间:2024/3/29 13:59:20
  • 来源:
  • 浏览:41

来源:昆明信息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高”特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届市政协以来,昆明市政协围绕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方向,以建言资政助力短板产业补链、传统产业升链、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延链、未来产业建链,组织开展多次调研协商,比如优化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专题协商议题、关于依托中老铁路加快昆明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并提出一系列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参考建议。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市政协将紧扣“三大经济”发展、“六个春城”建设,精心谋划安排一系列年度重点协商议题,计划通过议政性常委会专题议政、科技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等方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主动深入科研机构、科创企业、行业协会等,广泛调研了解实情,以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高质量建言,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昆明高质量发展协商调研、建言资政。

市政协主席杨皕强调,要坚持理念创新引领,学深悟透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中的创新理念、思维方式、路径方法,强化高质量、高效能导向,主动回应新时代新课题,把问题研深议透,把建议提准提实,重实情、做实功、务实效,助推“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昆明有哪些基础和优势?要从哪些方面着手?3月18日,一场由省政协组织策划、市政协参与,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所作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委员、机关干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理解和初步思考。

委员视角一: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涵盖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等方面,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最终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徐中选委员认为,昆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实现产业高质量转型,根本在于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力。

姚磊委员感触最深的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快速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我们一直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高科技研发内容,但其实新质生产力更包括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在于发展模式,要通过经济运行方面的新理念、新创新,推动经济运行高速发展。”

“我觉得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次系统性的全新发展方式,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包括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的一个全新的、开创性的理念。”邓晓华委员认为,昆明乃至云南应该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优势条件,把绿色生产方式融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方向,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政策、要素、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努力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在技术方面,我国从原来的引进消化吸收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必须建立自己的平台进行原始创新实践。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有机会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路小军委员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重要的战略机遇。

委员视角二:科技创新是核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性,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使命重大。许传坤委员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在昆高校作用,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积极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春城”。“与在昆高校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加强产业技术研究深度合作,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发展新质生产力。”许传坤委员建议,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名区”合作战略,建设一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平台,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链条,支持联合攻关,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资源向园区聚集、向产业转化。

打造创新生态,以成果转化撬动新兴产业培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许传坤委员表示:“建议成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主动对接省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发现、挖掘、包装、策划、孵化以及企业对接、资本对接、产业对接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土本地转移转化,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活水源头’。”

发展新活力,既要鼓励创新、服务创新,也要保护创新,激发激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专利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产出形式,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直观表现,更是企业构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促进专利成果向企业聚集,不断提升昆明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提升企业参与知识产权创造的主动性。司海恩委员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创造机制;二是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服务机构协同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聚焦企业创新需求,实现企业专利数量的提升和质量优化;三是强化科技项目导向作用,推动建立以企业研发为主导,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参与的科研项目申报体系。

在培育专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人才队伍方面,他建议为省内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核心环节专利申请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融入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中,对接企业创新创造需求,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保驾护航;进一步完善针对企业专利成果产出的激励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成果权属认定与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姚磊委员从物流的角度畅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步认识。“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供应链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供应链行业创新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供应链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供应链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供应链的精准预测、智能调度和优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供应链实现绿色化、低碳化,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发展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场景和机会。”姚磊委员认为。

“供应链行业可以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同时,加强供应链的创新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各方共同推动供应链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为昆明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姚磊委员说。

委员视角三:强化人才是关键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也就拥有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与决定性要素。因此,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才能做大做强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

“要用好人才政策,强化产业人才培养,发挥人力资本、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促进效用。”许传坤委员建议,要加强与国内“大校、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在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科技飞地”合作,以人才链衔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更好地把教育、科技、人才结合起来为昆明产业发展赋能。同时,支持在昆高校面向昆明市重点产业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养现代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如今,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从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能化,从ChatGPT到Sora的出现,更是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其中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要切实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真正融合进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路小军委员认为,人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学前抓起,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并延伸到整个高等教育阶段。从教育内部而言,要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实现纵向融通,还要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深化产教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

在昆明求学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众多,如何吸引人才留在昆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肖寒委员建议,应该由政府主导,广泛深入宣传昆明产业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借助新闻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吸引人才到昆明工作、投资创业。他还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加快本地人才留昆,利用好昆明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产业,强化知名企业与知名院所合作,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用产业吸引人才。

肖寒委员表示,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汇总整理每年在昆召开的各种会议,与各级学会、协会做好对接,按照会议主题和参会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企业、用人单位到会议现场广泛宣传昆明人才政策、产业规划、用人需求等。此外,组织参会人员到昆明市规划馆、湿地公园、知名企业等,全面了解昆明历史、发展规划、产业、生态环境等,让参会人员实地了解昆明这座城市,爱上昆明并能够留下来。

委员视角四:挖掘潜力是出路

新质生产力为昆明转型升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思路。

“昆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后发优势,需要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在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上久久为功,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昆明创业创新,瞄准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开展国内外合作,支持存量做强,引进增量做优,壮大市场主体,形成昆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活力。”徐中选委员提出,昆明应充分发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科技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通过建链延链补链,推动具有优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如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数据产业、智慧康养等领域。

“昆明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姚磊委员认为,在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好区域大通道、大商贸、大物流等优势,做好服务性产业的优化提升,同时要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企业家、从业人员了解新质生产力对供应链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政府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围绕核心企业做好强链补链的工作,为企业的产业落地赋能。”

路小军委员认为,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昆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正是资源。“相比发达城市,我们的传统产业可能相对落后,新质生产力的融入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市场机遇。这恰恰是昆明发展的契机。昆明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想要大有作为,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这个城市的建设者共同探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为昆明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

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赛道。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们首先要把绿色贯穿于从原料供应开始的整个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的数智融合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邓晓华委员认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昆明具有绿色发展的优势,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增长新亮点,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此外,市工商联在提案建议中提出,昆明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产业链、技术、服务等撬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让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六个春城”建设、建立“8+N”产业链体系的强大力量。(昆明日报 记者陈思伊